本報記者 | 安寧
464.31萬搬遷勞動力實現就業、就業率達92%,218萬戶有勞動力的搬遷家庭基本實現了至少1人就業目標,安置住房產權證已實現應發盡發……2021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聚焦鞏固拓展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成果工作重點,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同配合,指導各地扎實推進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各項任務,取得明顯成效,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960多萬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全面提升,“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正在實現。
有頂層設計 有專項落實
2021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鄉村振興局等20個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切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十四五”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形成了五年“總施工圖”。國家鄉村振興局把易地搬遷戶中有返貧致貧風險的脫貧不穩定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全部納入防止返貧監測幫扶范圍。 政策重在落實。據了解,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將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作為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點事項,多個省市也將搬遷后扶列入“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事項,上下聯動共同扛起責任。召開部際溝通協調會和全國現場會,進一步明晰年度工作重點、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多渠道監測后續扶持進展情況,各地陸續出臺了專門的實施方案或政策文件。
有就業“好路子” 鼓百姓“錢袋子”
保就業就是保民生。數據顯示,四川、廣西、湖南、河南、新疆、福建、吉林等7個省區的搬遷勞動力就業率達95%以上。 就業幫扶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財政部加大安置點周邊以工代賑政策實施力度,按照不低于中央投資15%的比例發放勞務報酬,帶動10多萬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實施易地搬遷安置點就業協作幫扶專項活動。 產業連著就業,是群眾穩定增收的重要支撐。為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安排4.2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農村安置點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農業農村部將安置點后續產業發展納入脫貧地區“十四五”特色產業發展規劃。財政部在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中安排48億元,專門用于支持人口較多的安置點后續產業扶持。此外,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發放易地搬遷后續扶持貸款近1000億元。 據了解,截至目前,各地已累計為安置點配套建成幫扶車間、農牧產業基地、商貿物流園區、工業園區、鄉村旅游點等各類產業項目2.48萬個。
全方位提升保障 構筑更美好生活
搬出來,是為了更幸福的生活。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中,配套提升、社區治理、權益保障等,也是重中之重。 據了解,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安排社會事業、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公共實訓基地等相關中央預算內專項投資時,對安置點配套設施提升完善予以傾斜支持,2021年安排中央投資40多億元,推動搬遷安置點建設成為脫貧地區的“新地標”、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載體”。 民政部出臺做好集中安置社區治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中央財政對安置點“一站式”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予以補助,支持各地新建綜合服務設施近4400個。共青團中央以服務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青少年健康成長為主要目標,探索形成共青團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安置社區治理模式。各地強化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在安置點成立3900多個基層黨組織,基本實現了基層黨組織、村(居)委會、駐村工作隊對安置社區的全覆蓋。 自然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全力推進搬遷安置住房不動產登記工作,全部完成258.18萬套安置住房不動產登記。國家發展改革委、住建部、國家鄉村振興局指導貴州等省份出臺專門文件,全力保障搬遷家庭新增人口住房需求,督促指導地方切實保障好搬遷群眾戶籍遷移、社保轉續,以及農牧業補貼和生態補償等合法權益。
|